2017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报告上海发布
查看2656次
“2017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报告”10月26日在2016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暨第十一届光明食品节上发布。这是光明食品集团与荷兰合作银行继去年首度合作发布“2016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报告”后再次携手推出的对2017年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的报告。
光明食品集团对中国食品市场有深入的实践,荷兰合作银行在全球食品农业领域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中国经验和国际视野的紧密结合,使这份关于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的报告对于中国食品行业新的变化要素有深入的研究。
报告分析了全球及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并对人民币汇率做出预期;讨论了食品行业中消费者需求的转变,如电子商务等新业务模式对食品企业的影响;分析了中国食品行业整合发展阶段的现状与特点、从业企业商业模式的变化;并预测了中国食品行业的发展前景、技术和产品的变革与创新。
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报告对2017年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详尽描述,要点为:
全球经济增长缓慢且伴随风险,人民币汇率波动将给中国食品产业的战略布局提出更高要求;经济社会转型期中,传统食品农业行业及其销售业态面临巨大挑战,竞争加剧;社会发展持续推动消费需求由多转优,80后消费习惯、老龄化、二胎效应将引领未来食品消费市场的增长;日常主副食品消费增长趋缓,品类结构显着升级;市场对包装食品饮料的健康、安全、美味等品质提出更高要求;消费者更加注重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西式饮食、进口食品被广泛接受;商业模式转型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以适应新的市场机遇与挑战;食品行业产业链一体化进入规模化整合、均衡性发展的新阶段。
报告显示,未来十年,中国的食品消费将增长50%,价值超过一万亿美元。其中主要动力来源于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和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平稳增长。未来五年,中国政府计划将一亿人口迁移到城市,达到60%的城镇化覆盖率,这将大幅增加动物和乳类蛋白的摄入,提高二三线城市对大众化包装食品总量的需求。
报告指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乳制品、粮油制品、肉类等日常主副食品行业板块消费增长普遍趋缓。消费者在日常饮食消费中愈发注重安全、健康等品质,趋向更高端的产品。消费需求和销售模式的变化给从业公司带来冲击,但是也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例如,乳制品行业低速增长,黄油、乳酪等乳制品消费仍有显着上升空间;粮油制品整体消费增长趋缓,小包装大米取代散装产品,油品结构日益丰富;肉类消费增长趋缓。
此外,报告反映出面对传统市场增长放缓、竞争日益加剧的不利局面,国内食品农业公司正在积极采取横向整合、跨界合作、资产轻量、拓展渠道等一系列应对措施,通过同业间兼并,做大市场份额;进入新的细分领域或者跨界合作采取轻资产化的运作模式;渠道的拓展和整合。
但目前我国食品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水平不均衡。在产业链的上游,我国食品企业无论是种源还是种养殖,整体上基本处于小规模化、分散化、粗放式的生产方式,标准化、规模化成为发展要求。而我国食品产业链中游的发展水平和加工能力基本与国际上同业先进水平保持同步,客观上存在着食品加工能力大量闲置的问题。从食品产业链下游来看,食品物流特别是冷链物流发展水平也远远滞后于食品产业发展需要。所以,食品产业发展需要产业链规模化的整合,均衡性的发展,产业链一体化成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来源:中国经济网